都市热线

从田野到讲台的人生礼赞 ——读《家乡梦——学古散文集》有感

来源:互联网

郭学文先生的《家乡梦——学古散文集》是一本饱含深情与质朴的文集,它不仅记录了一位普通教师从田野到讲台的奋斗历程,更折射出一个时代背景下,中国农村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宏大画卷。郭先生,现年72岁,初中肄业后回乡务农九年,却凭借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努力,成为一名教师,不仅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的学历进修,还获得高级讲师职称。郭先生先后在乡村小学、乡镇中学、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,并担任过多个重要的教育职务。退休后,他依然活跃在教育一线,返聘于中职学校及高职学院,担任教学督导。他的故事,是一部生动的励志传奇,也是一曲对教育事业的深情赞歌。

书中开篇便是郭先生的自序,他以质朴无华的语言,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。出生于广东翁源的郭氏家族,郭先生自幼经历了公社化运动,八岁入村校,高小毕业后因家庭变故中断学业,回乡务农九年。这段艰苦的岁月,却也成为他日后人生的宝贵财富。在田野劳作中,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,而对知识的渴望,让他在务农期间从未放弃学习。他回忆道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读,遇书必读,逢书必借,既无功利,亦无他图,惟兴趣爱好所致。”这种对知识的纯粹热爱,为他日后的教育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《家乡梦》中,郭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的家乡——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。那里有清澈的小溪、翠绿的竹林,还有淳朴的乡亲。他深情地写道:“我的家乡,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一个周围群山环抱、满眼绿树翠竹的小村庄。”家乡的山水滋养了他的心灵,也成为他永远的精神寄托。即使后来离开家乡,成为一名教师,家乡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始终牵绊着他的心。他常常在梦中回到童年时代的家乡,那些记忆中的场景与现实中的人和事交织在一起,成为他笔下最动人的篇章。

书中不仅有对家乡的眷恋,更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。郭先生从一名民办教师起步,经历了乡村小学的艰苦岁月,也见证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。他回忆起自己在乡村小学任教时的情景:“学校规模很小,一个班几个或十几个学生,空闲时间多。”在这样的环境中,他订阅了大量文学期刊,与校长讨论小说,分享阅读感受。他的教育生涯,始于对知识的热爱,也终于对知识的传播。他坚信:“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,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。”这种信念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生涯,也影响了无数的学生。

郭先生的故事,是一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缩影。从乡村小学到乡镇中学,再到县教师进修学校,他见证了教育条件的逐步改善,也亲历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。他曾在书中提到:“从教一生,没想过要评为什么,也从来不跟人家争什么。”“把教书当作爱好,把工作当作乐趣。”“不问收获,只管耕耘。”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,让他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坚定。他的教育经历,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,更是中国农村教育从艰难起步到逐步发展的生动见证。

《家乡梦——学古散文集》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,更是一部充满教育智慧和人生哲理的作品。郭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和知识的价值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起点多么低微,只要心怀梦想,坚持不懈,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这本书不仅是对郭先生教育生涯的总结,更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励。它让我们相信,教育可以改变命运,知识能够点亮人生。

郭学文先生的《家乡梦——学古散文集》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。它以质朴的文字,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,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。书中的每一个故事,都充满了温暖与力量,让人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知识的价值。郭先生的一生,宛如一部扣人心弦的励志史诗,激励着无数人不断奋进;而他的教育之路,则如同一首悠扬深情的赞歌,歌颂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奉献。这本书,不仅是对郭先生一生的回顾,更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致敬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