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5日晚,昭通古城灯火阑珊,贵州会馆内创新热潮涌动。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昭通市人民政府主办、中国移动云南有限公司昭通分公司协办的第八届"赢在昭通"创新创业大赛首场决赛正式拉开战幕。首场决赛在秋雨中拉开帷幕,六位经历七天封闭集训的选手站上“数字经济”赛道决赛舞台,以一个个扎实的项目,为乌蒙山水勾勒出数字赋能发展的崭新图景。
当晚的会场宛如一个偌大的“数字能量场”,大屏幕上代码流动,与选手铿锵有力的演讲交织在一起。台下评委凝神聆听,不时落笔记录、犀利发问,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。
从就业服务到智能制造,从城市治理到社会关怀,选手们的项目展现出数字经济与昭通本土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。一号选手李江带来的《昭就业,通未来》项目,打通政府、企业、劳动者三端数据,让求职更轻松、招聘更高效、管理更精准。尽管窗外秋雨绵绵,他依然满怀激情:“我们心中的火会一直燃烧下去,无论结果如何,都会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。”
五号选手李雪莲将“小泳镜”做成“大文章”,她的《“镜”链全球》项目通过柔性定制,把昭通的人工优势与全球订单精准对接,已带动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来自水富市的黄秉悦带来的《锂离子电池智能化生产》项目,则以数据算法优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,剑指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。顾玉英的《消防AI接处警系统》实现“接警即预案”,郭长升的《轻量级城市数字管理引擎》致力破解城市数据孤岛难题,二者共同展现出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硬核力量。
而当晚最动人的创意,来自李明珠团队的AI手语助手。当大屏幕上3D虚拟人流畅演示8214个手语词汇时,无声世界被技术点亮——这份以科技传递温暖的创新,最终赢得评委一致认可,摘得本场桂冠。“我们希望能不断完善手语翻译技术,让社会更加和谐、温暖。”李明珠在获奖后激动地表示。
本届大赛项目呈现出鲜明的“昭通特色”:选手们不再空谈概念,而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本地产业链与民生需求,展现出“小而美、专而精”的扎根式创新。赛事编导罗钧宁评价道:“今年项目更接地气,数字技术正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‘金钥匙’。”
作为昭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主动突围的缩影,本场赛事不仅是一场创新竞技,更是一次区域产业转型的生动展示。中关村中小型科技文化企业促进会会长甘迎新在观赛后指出:“项目质量高、落地性强,建议政府在安全基础上加强引导,助力企业在专精特新、融资拓展等方面实现突破。”
在这场秋夜的思维碰撞中,昭通用一场赛事证明:当乌蒙山水遇见数字浪潮,创新的种子正破土而生,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建设数字昭通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实现数字产业提级跃升,是新时代新发展提出的新课题、新挑战。
标签: